社會閱讀(2014/10/31)

成功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
對年輕人而言,最大的本錢就是時間,個人一天都24個小時,你把時間花在哪?
老天爺很公平,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  不多也不少,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很有成就自我,有些人卻是平庸一生? 時間的管理是個關鍵!

回想一下我們之前的人生...在當學生的時候,白天就上課,放學之後補習準備考試,然後一學期莫名其妙的就結束了。 到了寒暑假,因為受夠了每天早起的日子,
所以就天天睡到中午,接著打電動、看電視、上網,然後一天就過去了。猛的一轉眼,已經20多歲了...
 出社會後當個上班族,每天早上匆匆忙忙的去上班,下班後,看電視、上網,然後睡覺,明天一早,又匆匆忙忙地趕去上班...其實,時間過的比你想要的快,可能再一轉眼,另一個20年又要過完了...
如果不特別注意,我們可能要到老的時候才會驚覺,時間比我們想像中還流失的快!

把握黃金時期   我想說的是:你一定要隨時意識到時間很珍貴這件事情!
特別是年輕人,20~35歲是你人生的黃金時期,這段時間內,你有腦力、有體力、也沒有太多外務,是充實自己的最佳時間!
過了35歲以後,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,可能兒子已經上小學了,你要接他上下學,晚上叮嚀他寫功課,假日還要帶他出去玩,你的父母可能已經年邁了,需要你花時間來陪伴他們、 照顧他們。說不定,連你自己的身體健康都出了問題,沒有辦法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,可以為一個目標全力以赴。
這些事情,會一直纏著你,佔據你很多時間,但是你又不得不做。
所以,如果你沒有年輕的時候好好累積實力,過了黃金時期,要再有爆發性的成長,是比較困難的。


懂得把握時間是知易行難的學問,所以,成功的人才會那麼少!
每天都要比昨天進步一點點
分享一個網路上盛傳的1.01法則
就是每天努力比昨天進步1%,經過一年(365)後,實力會
成長37
反之每天偷懶比昨天退步1%,經過一年(365)後,實力會
剩原本的3%...
1.01 0.99之間,看起來只相差 0.02,但積少成多、聚沙成塔,在時間的淬鍊之下,差距卻變得如此的大!

下班以後,每個人都會累,也想好好放鬆一下,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這句話我很認同。只是在放鬆之餘,如果你肯1天撥1個小時,看看書,或做一些充實自己的事情,然後持之以恆
慢慢的,你就會從平庸走向成功。
  


    單       班級:____座號:____ 姓名:__________

一、請寫出本篇文章的重點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二、請寫出你自己時間管理的方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文獻: 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note-detail.aspx?cid=22814&nid=6624